文/ 楊文惠.「禪天下雜誌no.74」

王中之王是誰?聖中之聖是誰?何謂愚者?何謂智人?怎樣離開垢穢?怎樣獲證涅槃?誰是沉溺在生死海裡?誰是消遙於解脫國中?」

這是佛陀弟子迦旃延尊者(Katyayana),早年未追隨佛陀前為婆羅奈國國王翻譯的一塊石碑上的文字。據說這塊石碑上的文字是梵天的語言,當時無人能懂,最後由已經修行具備神通的迦旃延翻譯出來。

迦旃延雖譯出這段話的文字。對於這段文字的真意並不甚明白,他四處求教,卻發現所得都是膚淺之見,徒勞無功。這時迦旃延想起了舅父阿私陀仙人臨終前對他的咐囑:要前去向佛陀請法。在對石碑文字的意涵遍尋未果的情況下,迦旃延終於克服自己對年輕的佛陀的輕慢,前去向佛陀請教。


信仰修道皆為解脫

在佛陀為他開釋後,一度以為自己已經悟道的迦旃延,了悟到過去自己的修行如井底之蛙,遂依佛的開示回覆了婆羅奈王,同時,這位在當時已經相當有名望的婆羅門迦旃延宣布自己要追隨佛陀,作大聖者的弟子。

後來,在佛陀十大弟子中,迦旃延尊者被譽為「論議第一」,佛陀還曾指示迦旃延尊者代座說法。

迦旃延早年由婆羅門出家修道,追隨佛陀後和婆羅門論道的公案不少。

據說尊者曾與一位名為魯醯遮的婆羅門論道,頗得魯醯遮敬重。後來魯醯遮的一群少年門徒在野外碰巧見到洞窟中修行的延,不但輕漫地嬉鬧調笑,甚至朝石窟中扔石頭。迦旃延尊者訓誡那些少年後,引來魯醯遮的不滿。當魯醯遮前來興師問罪,迦旃延尊者對他勸說了一段我們在今日看來仍然十分懇切的談話。

尊者告訴魯醯遮,信仰與修道都是為了解脫生死的苦海,可是婆羅門卻把信仰職業化起來,不但不努力修道,為人祭祀作法,就像在做生意一樣,實在是修道人的恥辱與悲哀。他並批評當時的婆羅門心外求法,不是只求人天福報,就是執著在現象界打轉,不識本心,偏離了正道。


正道:生命本質的覺醒,體現智慧

而甚麼是正道呢?正道是對生命本質的覺醒,透過覺醒體現真正的智慧。眾生皆有佛性,這是生命的本源,透過真正的修行和覺醒,透過修行的實證,讓內在的智慧顯現,正如悟覺妙天禪師所說的,修行正道是一種「心靈的復活」。

而佛陀當年又是怎樣對這位未來「議論第一」的弟子迦旃延開釋正道呢?對於石碑的文字,佛陀如是回答:

「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,聖中之聖是大覺佛陀。被無明所染的謂之患者,能滅諸煩惱的謂之智人。修道除貪嗔痴即離垢穢,能完成戒定慧即證涅槃。有我、法執著者沉溺在生死海裡,證緣起法性者消遙於解脫國中。」

(尊重版權,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) 



 

 

 

 

  

 

 

 

 

arrow
arrow

    zenworldview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